机器人或将在2025年取代8500万个工作岗位

时间:2024-03-14 10:45:47
机器人或将在2025年取代8500万个工作岗位

机器人或将在2025年取代8500万个工作岗位

机器人或将在2025年取代8500万个工作岗位,我们不得不承认,越来越多的工作逐渐被人工智能和人工智能所取代。机器人或将在2025年取代8500万个工作岗位。

  机器人或将在2025年取代8500万个工作岗位1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2020年未来就业报告》称,新冠疫情促使就业市场的变革速度远超预期,加之“机器人革命”,预计2025年将有8500万个人工工作岗位被机器取代。

面对如此扎心的数据,很多人纷纷开始担心:2025年离现在就只有5年的时间,自己会不会失业,成为被替代的那一个?

其实,机器人早已开始大规模和人“抢饭碗”了

人类已经不是第一次被AI恐吓,其实,机器人早已开始大规模和人“抢饭碗”了,今天,我们暂且用几个看得见的,且目前已在试行的AI案例,来说明。

比如红外测温——疫情期间,在密集的人流,高铁站、机场等交通枢纽,增加了高效的红外人体温度快速筛检仪,仅需几名工作人员就能完成每天对数万人的测温工作,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和准确率。

无人工厂——中国秦皇岛一家生产水饺的无人工厂,全厂用工在20人以下,而且大部分员工都在控制室及试验室中工作,车间里看不到一个工人,极大的节约了人力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再比如智能医疗——2016年,百度正式发布“百度医疗大脑”后,许多医疗领域的智能科技正在涌现。未来的人工智能可以将患者的症状匹配数据库里千万份病例,分析出所有可能的病症,并给出诊断建议。这意味着,中国400万基础医护人员面临失业。

无人驾驶——2017年,李彦宏乘坐无人驾驶车上五环的消息人尽皆知。同年,全球首条无人驾驶公交线路在深圳试运行。据估计将有100万以上以驾驶为手段谋生的公交车、出租车司机,面临失业。

……

我们发现,几乎每一个行业、每个职位都有将被AI渗透的可能。人工智能就像一列火车,人类苦苦把它盼来,终于来了,它可能就呼啸而过,把你抛在身后。

机器人在取代岗位的同时,也在创造新的岗位

5年后,机器将取代8500万个岗位,智能时代到来,我们该何去何从?实际上,机器人虽然代替了千千万万个工作岗位,但科技的发展又重新创造了新的千千万万个岗位。

据《2020年未来就业报告》显示,会计师与簿记人员、审计师、数据输入员、行政与执行秘书、装配线工人、行政人员、客户服务人员、维修技师、物料纪录与仓储管理人员等这些行业工作机会消失的同时,其实也有9700万个新的工作机会被创造出来,整体就业市场仍然增长,只是增长的行业反映在数据分析师、数据科学家、大数据专家、人工智能与物联网专家、数码营销、自动化专家、信息安全、软件与应用程序开发人员等与高新科技相关的产业职位。

从这份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还是有大把新的工作机会可以选择的。(值得惊喜的是这大部分岗位与当下新兴的互联网技术有关,都是属于当下及未来非常有前途的职业)

所以可以预见,在未来,我们的就业环境既充满挑战又多了许多机会。

掌握不可替代的前沿技能,拥抱新时代

未来已来,作为普通人,我们又该如何不被机器人所淘汰呢?

首先要了解自己的爱好特长,发挥优势;其次要了解目前最火、最具有前景的行业,为抓住时代风口做准备;其次要保持学习的思想,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

如果你还在担忧自己的工作被取代、被淘汰,其实不如学一门不可替代的高薪技术。

狄更斯在《双城记》里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大体而言,命运不会格外垂青哪一代人,也不会格外委屈哪一代人。所以,没有糟糕的时代,只有糟糕的个体。愿我们都能踩准步点,拥有一份不可替代的专业技能,在大浪淘沙中勇立潮头。

  机器人或将在2025年取代8500万个工作岗位2

如果说钻木头生火为人类文明打开了新的一页,那么机器人的出现改变了人类控制工具的格局。科学技术正逐步接近自然界的各种“极限”,如超高温、超低温、超真空、超导性、超强磁场等。自从阿尔法狗打败人类以来,关于人工智能的讨论越来越激烈。

我们不得不承认,越来越多的工作逐渐被人工智能和人工智能所取代。比如银行网点很多柜员都在“消失”,智能机器人可以代替柜员97%的工作,机器人的运行成本也比柜员低很多。机器人的初始成本需要30多万,但30万只能雇佣出纳员几年。为了银行业的长远发展,使用机器人是非常合理的。中国建设银行和招商银行已经开始建设无人银行网点,其他中小银行也正朝着这一趋势发展。

此外,还有物流业。快递业的龙头平台在科技上投入了巨资,包括京东无人机投递、申通的分拣机器人、每天至少分拣20万件快件等,这些快递公司都在积极转型。一股“人工智能+快递”的机器生成浪潮正在席卷整个快递行业,也影响着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人工智能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受人口红利下降和人力成本上升的影响,智能工厂和工业机器人在全球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机器换人”已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

比尔·盖茨预言,机器人将重复个人电脑崛起的道路,成为改变世界的下一项技术。事实上,近年来世界机器人的快速发展似乎印证了这一预测。去年10月20日,世界经济论坛的报告显示,到2025年,将有超过8500万个人工岗位被机器取代。

这一结果或许并不奇怪,因为近年来,在政策和市场的推动下,国内很多企业都在积极安排机器人在各个生产环节的应用,实现生产线的快速更换,仪表制造业也不例外。如威盛集团、川仪股份、天康集团、福建宏润精密仪器有限公司等一大批企业通过“机器换人”实现了减员增效。

从劳动密集型制造到智能制造,制造业的“机器换人”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另一方面,很难“对冲”劳动力流动和生产效率的影响。

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和“机器换人”的加速,很多一线员工开始担心“机器换人”会影响自己的工作。其实,“机器换人”的背后,人才的重要性将更加凸显。未来,单一技能、单一技术的简单岗位将被“淘汰”,而新的多技能、多技术复合岗位正在迅速涌现。这些新工作的出现甚至可能超过简单传统工作的消失。

所以说,“机器换人”过程中的“减人”“增人”现象,减的是可重复工种的普工,增的是适配专业的新技术工人,用于对机器人进行编程及维护保养等。现在,很多制造企业喊缺人。缺的是技术人才。机器人技术人员、机器人工程师和其他技术工人更是“一师难求”。因此,面对“机器换人”,一线工人不必过于担心。

事实上,被机器取代并不意味着大量失业,因为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历史数据表明,技术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在技术改造中,劳动力市场将随着劳动力需求的变化而调整。例如,阿里巴巴零售平台在2018年创造了4082万个就业岗位。因此,人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完全被取代,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还是要秉持“技多不压身”的学习态度,具有“滴水穿石”的精神,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立于不败之地。

  机器人或将在2025年取代8500万个工作岗位3

如果说钻木取火为人类文明揭开了新的一页,那么,机器人的出现则改变了人类控制工具的格局。科学技术正在步步逼近自然界的各种“极限”,超高温、超低温、超真空、超导、超强磁场等等......

自阿尔法狗打败人类以来,人们对人工智能的讨论愈来愈热烈。

10月20日,世界经济论坛的报告显示,到2025年,将有超过8500万个人工工作岗位将被机器取代,但同时自动化的发展也可能创造更多的新工作岗位。

人类进步的必然

报告称,首当其冲是管理和数据处理领域中的一些常规工作和体力工作,但在护理、大数据和绿色经济领域将出现更多工作机会。

世界经济论坛此次调研涵盖了300家全球最大的公司,这些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共拥有近800万的员工。

超过50%接受调研的雇主表示希望加快公司中部分岗位的自动化进程。43%的雇主表示,他们可能由于技术原因裁减岗位。

目前主要是基于数据的人工智能的技术可以帮助我们用各种自动化装置取代人们的各种生产活动,从而提升社会整体发展效率。

全球最大的电子代工厂商之一富士康曾宣布引进100万台机器人代替人工,在大陆各生产基地已经部署了超过4万台机器人,一时间,“富士康暂停招工”、“引发失业潮”等惊惶报道频频见诸报端,“人机大战”还未开始,口水战就已铺天盖地拉开一轮又一轮。

世界首位机器人公民“索菲亚(Sophia)”成为拥有沙特国籍的女性机器人,成为被授予合法公民身份的公民;2020年上半年,全国共有1318家商业银行物理网点分支机构关停;普通百姓相对陌生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但在医疗行业赫赫之名,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手术机器人系统,已进入了各大手术室......

机器将在恶劣环境或标准化生产领域更多地代替人工。众所周知资本是逐利的,技术就能够最大化的实现资本的目标,技术与资本体现出来一定程度的同构性。资本作为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能够最大化的将资源放在最好的技术路径中进行配置。

就业大变迁时代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设备代替人工的事情每天都在上演。

早前麦肯锡就曾经给出了一个触目惊心的数据:在自动化发展迅速的情况下,到2030年,全球8亿人口的工作岗位将被机器取代。在自动化发展相对缓和的情况下,到2030年,机器将取代全球4亿个工作岗位。

被机器取代并不意味着大量失业,因为新的就业岗位将被创造出来,历史数据表明,科技能够创造就业。

如上图所示美国1850-2015年全行业就业情况,历经两次工业革命后,美国农业、制造业和矿业的就业人数有明显减少,但在贸易、教育和医护行业就业的人数明显增多。自动化的影响因不同国家的收入水平、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而变化。劳动力市场会随着技术改革对劳动力需求的变化而调整。

阿里平台上产生的新职业具有数据经济时代的典型特征,它们生于互联网、长于互联网,更脱胎于互联网反哺线下实体经济。

2018年阿里零售平台创造了4082万个就业机会。人社部、市场监管总局、统计局三部门联合发布13个新职业,其中,数字化管理师、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和运维员等超半数类别的新职业都是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平台上涌现出来的。

麦肯锡预计,在自动化发展迅速的情况下,3.75亿人口需要转换职业并学习新的技能;而在自动化发展相对缓和的情景下,约7500万人口需要改变职业,同时几乎所有工人都需要适应日益强大的机器。

这些适应需要更高的教育水平,或者花费更多的时间在需要社会和情感技能、创造力、高级认知能力和其他相对难以自动化的技能活动上。

在自动化得到迅速应用发展的情况下,从人口数量来看,中国将面临最大规模的就业变迁——最多可达1亿人,即占2030年劳动力的12%。

虽然这看起来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但与过去25年中从农业中转型的数千万中国人相比,这个数字相对较小。

历史的车轮

将历史拉回到五百年前,人类发明了各种各样的工具,而地球上的人却越来越多。

郭台铭曾在2011年公开表示,富士康要在2014年装配100万台机械臂,在5到10年内完成首批自动化的工厂,这也就是所谓的“百万机器人计划”。

但是,富士康推进机器人的进展并不像之前郭台铭预计的那样顺利。富士康研发的机器人仍然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机器人的不稳定、精确度乏善可陈,很多复杂的工序,如擦亮iPhone的金属外壳,仍需要人工操作。

但是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单调重复、薪资低的装配线工作,使得富士康难以吸引到足够数量的工人。

YouTube 在2020年初,将内容人工审核团队大量裁撤,全部替换成为 AI 进行内容审核,但是在9月YouTube 决定暂时叫停这一推进,返聘年初解雇的人工审核员。AI 审核被叫停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 AI 审核的规则相较于人工,会导致大量误伤。

10月国庆期间,《新工人》系列报道备受关注,三一重工多种激励促传统工人转型 “老师傅”学编程实现“机器换人”。“70后”张新古,有着近30年铣工经验的老师傅参加了公司组织的培训班,每天晚上学习两个小时的机器人编程基础知识。

三一重工的母公司三一集团专门出台了关于机器人编程语言的认证激励办法。通过认证的人员将享受现金奖励、工资上调、每月津贴,总金额预计达到数千万元。

《机器人或将在2025年取代8500万个工作岗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